化肥装置自控改造回顾与展望
作者/来源:张忠长(中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化肥厂,黑龙江 大庆 163714) 日期: 2007-06-07 点击率:822
20世纪60~70年代我国先后建设的几十套大型石油化工装置,其自控全部采用常规模拟仪表和气动仪表控制。到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,这些工厂的主体生产装置基本都进行了计算机改造,采用集散控制系统(DCS),大大提高了化工生产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水平,但多数辅助生产装置的自控水平还停留在建厂初期的水平。
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,小型DCS、RTU、PLC的功能大幅度提高,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生产控制的需要,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全部具备了合理的性能价格比。关键是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,使全厂的控制系统构成1个能够相互通讯网络已经成为必然。因此,加快老化工装置自控改造,主要是辅助生产装置的改造,是化工生产自控工作的当务之急。
中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化肥厂(简称大庆化肥厂)多年来不断致力于自控系统的改造,积累了一定的经验。现介绍大庆化肥厂自控系统的改造历程,并展望自控领域的发展,供同行借鉴。
1 大庆化肥厂自控改造
1.1 合成、尿素装置的自控改造
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,特别是计算机、通讯、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,主要得益于集成电路发展、硬件成本降低和硬件可靠性的大幅提高,使得 DCS、PLC等先进的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控制。
1984年大庆化肥厂被当时的中石化总公司确定为全国第1套大化肥装置计算机改造试点单位。1985年成立计算机改造小组,进行合成、尿素装置的计算机改造。采用了美国HSHER公司PROVOX系统,整个改造项目包括DCS系统设备的安装、组态、调试全部自行承担,在国内尚属首家。1988年8月项目完成,在全国大化肥企业中首家将尿素装置模拟气动仪表改造成DCS系统控制,并采用MUVAC控制方案;合成氨装置主要控制回路采用DC....
